位置: 首页 >> 生活 > > 正文

满腔热血纾国难 举家殉国浩气存

2023-02-20 10:02:48 来源:延边晨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印发了《关于追认戴万龄等7人为革命烈士的复函》,正式批准追授敦化籍抗日英雄戴万龄及兄弟戴万春、戴万珠、戴万发,儿子戴克俭、戴克吉、戴克志为革命烈士。

这7位革命烈士居住在敦化市沙河沿镇河东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肆意侵占东北,民族危亡之际,首富戴万龄(曾用名戴凤龄,字洪昌)散尽家财,筹建抗日武装,携50余口家眷、家丁,并动员全村200余名青壮年,组成“戴家军”加入东北抗日救国军,浴血奋战至1938年8月,戴家万字辈、克字辈绝大多数人都牺牲在抗日战场,全族200余人几乎全部为国捐躯。

2月17日,记者驱车前往敦化市沙河沿镇河东村,村党支部书记赵金昌指着身后一片田地说:“这里是戴家大院原址,我们是听着他们举家抗日的故事长大的。他们三代人抗日救国的英雄事迹,感人至深,英勇悲壮。”

戴万龄祖籍山东,祖辈逃荒来到吉林敦化定居。戴万龄的祖上也是农民,他能成为当地的地主,是因为祖先代代勤劳打拼,开垦荒地、办手工坊,到他这一代,已经积攒了不少的地产,成为敦化沙河沿一带的首富。戴万龄性格豪爽仗义,乐善好施,被当地百姓称为“大善人”。没想到,当日寇的侵略步伐向我国东北而来时,戴万龄原本的生活就改变了。戴万龄早年有个结义兄弟,名叫王德林。王德林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抗日将领,出生于1873年,也是山东人,逃荒来到东北成为修路工人,因遭到沙俄监工虐待,愤然率领100多号中国工人起义,抗击侵略。日军开始计划全面侵占东北时,王德林已被收编入吉林军,他来到敦化拜访戴万龄,并劝他加入抗日队伍。戴万龄对王德林说:“我早有此意,只没遇上机会!现我家里有100多条枪,还有看家的炮手,如不嫌弃,我愿意加入抗战队伍,保家卫国!”戴万龄说到做到,立刻派人把马车、钱财、布匹、粮食等牲口全部拉出来,补充队伍装备资源。同时,他凭着自己在敦化当地的名望,聚集了200多号乡人,加上家里护院的炮手、壮丁,还有自己的6个儿子,全部加入了抗战队伍,与王德林一起抗日。1932年,靠着戴万龄的供给,王德林成立了“中国国民救国军”,连续收复了敦化、额穆、蛟河。戴万龄与王德林一起,在东北利用地形与日军打游击战,在镜泊湖连环战役中,重创日军。他们这一支队伍,拖慢了日军全面侵占东北的步伐,日军高层一时气急败坏,调来飞机轰炸,王德林等人不得不暂退入苏联境内。戴万龄却不肯走,他说,我是中国人,死也死在中国,决不去异国他乡!在他的坚持下,他所率领的队伍,还真逃出了包围圈,退进山中。1937年春,戴万龄率部秘密潜回敦化县沙河沿一带,筹粮筹款,为抗联搜集情报,不幸被汉奸出卖,为敌寇所俘。日本宪兵逼他说出周保中、柴世荣等抗联将领的下落。戴万龄宁死不屈,身受酷刑,英勇牺牲。而他的6个儿子,也全部牺牲在了战场上,最小的儿子戴克政参加抗日时才16岁。

在东北抗日战争中,戴家子弟为抗日救国民族解放事业贡献了一切,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英雄壮歌,感人至深,名垂千古。在敦化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多方努力下,党史部门深入挖掘、取证,发生在沙河沿“戴家大院”那一幕英雄抗战的场景得以清晰还原,并得到了文字资料佐证。戴万龄等7人在英勇牺牲80多年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至此,抗日英雄的英灵终于得到慰藉。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张成国

标签: 革命烈士 沙河沿镇 感人至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