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生活 > > 正文

天天最新:汪清县关东粉王:老手艺留住家的味道

2023-03-06 09:01:23 来源:延边晨报

浸泡、打芡、和面、漏条……前后经过诸多繁琐工序,一根根晶莹剔透、口感劲道的粉条从汪清县关东粉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制作而成,这小小粉条已经有50余年的历史,深受汪清百姓的青睐。时至今日,多数传统粉条加工已经被机械化生产所取代,但是,该公司保留了传统手工粉条制作技艺,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入味快、回弹好、有嚼劲,让人嘴馋不已、啧啧称奇。

为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日前,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组织开展了“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工作,经评审和公示,确定了66个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其中,关东粉王的“传统粉条:老手艺留住家的味道”成功上榜,是我省唯一上榜的案例。

瓢漏粉条的老手艺 勾起儿时的记忆


(资料图片)

“我们祖辈是做粉条的,关东粉王的前身是1965年成立的罗子沟中河粉条厂。”公司总经理崔立峰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的祖辈凭借一把木漏勺走家串巷做粉条养家糊口,后成立了中河粉条厂。

崔立峰说,传统制作工艺完全是手工,所以粉条的质量特别考验师傅的技艺。制作师傅围着一个大盆将加入温水的土豆粉反复和面,使土豆粉和得均匀。粉和好后,将几斤重的粉面团放在一个底部带着许多小孔的大漏勺里,用手拍打,这时一根根粉条从漏勺底部的小孔中不断流出,散落到热锅里烫熟,再用筷子将一根根粗细均匀的粉条捞出,立即放入旁边的凉水里冷却,切断后搭在竿上,然后再放入地窖冻定型。之后,再将其搬出晾晒、消冰、烘干,至此,品质优良的手工粉条就制作完成。

制作粉条看似简单的程序,却有着复杂的过程。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技术传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手工粉条制作经验。正是因为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粉条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或食用胶,味道纯正、柔软劲滑,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百姓时常会馋这一口,纷纷称赞这才是小时候的味道。

传统手艺与现代工艺融合 打出“粉王”名号

东北手工粉条制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冷冻,人们俗称冻粉,每年只能在最寒冷的冬季生产,产量相对较低,销售范围仅限于汪清县附近区域,产品供不应求。崔立峰的粉条厂受限于当时的生产规模及生产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制作正在逐步取代手工操作,传统做法已很少有人问津。为此,2017年,该公司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把传统手工工艺与现代科技工艺完美结合,完整保留了传统手工工艺的精华,并实现了量产,注册了《关东粉王》品牌。

“传统手工粉条老手艺的关键在于打芡、和面、自然漏条。”在公司的生产车间,相关负责人隋振利介绍,传统手工粉条煮熟之后晶莹剔透,口感劲道、爽滑、易入味,原因之一是采用的原材料土豆粉为一级粉,不掺杂玉米淀粉等,再就是打芡和面的粉匠师傅使用专业技艺,使得粉面团能够自然漏条,此时制作出的粉条会有微小气泡,煮熟后更入味且富有弹性,而机器挤压而成的粉条有些会久煮不烂有硬芯,或者一煮即烂。

“你看,这就是成型后的粉条,已经达到了白如玉、凝如脂的状态。”隋振利指着经过冷水冷却的粉条说,此时的粉条已经可以直接食用。再经过阶梯性冷冻、水化消冰、三个区间的烘干,包装后即可进入市场。关东粉王正是将打芡、和面、自然漏条的传统手艺进行了保留,将粉条传送、冷冻、烘干等步骤实现机械化,两者完美结合后达到了量产。产品上市后,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短时间就覆盖了延边州的市场,随着业务拓展,在国内多地也有了合作伙伴,产品已经成功进入多个国内的商超系统,并与国内多个知名连锁餐饮系统合作。

坚持传承工匠精神 让“家”的味道飘得更远

如今,关东粉王品牌经过50余年的积累沉淀,用老手艺,回老味道,以传统老手艺为基础,追求环保、安全、健康,带给消费者劲道爽滑、健康美味的手工粉条。随着产品获得众多认可,关东粉王也收获了荣誉,2018年2月经审定为《著鉴国家品牌计划》放心消费品牌,2018年3月获得延边州消费者协会颁发的《2017年度消费者满意单位称号》,2020年评定为汪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业工坊。

谈及今后公司的发展,崔立峰说:“我们的口号是‘你做我的粉丝,我做你的粉王’,就是要发展绿色食品,传承工匠精神,用老手艺吸引更多顾客,让全国老百姓尝到‘家’的味道!”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王宇 文/图

标签: 现代科技 家的味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