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生活 > > 正文

数千万学费被填房地产窟窿,民办校专用账户谁在管 视讯

2025-11-03 16:08:16 来源:狐度

文|半糖可乐


【资料图】

数千万学费被填房地产窟窿,教育局干预作用有限?

近日,媒体报道,四川岳池县师达实验学校是某房地产集团旗下私立学校,因集团房地产项目巨额亏损后,靠借高利贷维持运转,竟将今秋新学期收取的数千万学费全部挪用填补贷款账目,导致教职工自去年起持续被拖欠工资、社保仅缴1个月且公积金欠缴。

面对教师群体多次仲裁、起诉维权及四川省教育厅介入沟通,学校仍以“集团困难”为由拖延。对此,当地教育部门回应称,涉事学校是企业投资举办的民办学校,非公办教育机构,其工资发放由企业自主负责,教育局方干预作用有限。

这一回应有点站不住脚。就算是民办学校,企业自主发放工资,政策层面也有严格的法规要求。

根据教育部等部门此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意见》,民办学校收费收入应全部缴入经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银行账户,统一管理,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改善办学条件和保障教职工待遇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提取发展基金。

从公开信息来看,这所学校因为法律纠纷,早在去年7月就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涉案金额达1190.29万元。所属集团靠高利贷维持运转,学校的教职工从去年起就持续被拖欠工资。如果当地教育部门严格履职,一早就做好办学专用资金监管工作,防止学校所属的房地产集团把学费挪去填房地产窟窿,可能就不会发生这起教师讨薪事件。

如今,虽然该校教师多次仲裁、起诉维权,四川省教育厅也介入沟通,但是企业银行账户里没钱,监管部门想做工作也相当被动。

房地产业红火那些年,开发商与教育机构合作,在地产项目中引入学校,用提升项目附加值的开发模式卖房,一度非常有吸引力。房地产行业好的时候,民办教育机构背靠大树好乘凉。如今行业不景气,这些所谓的教育地产如何生存,发生在四川的这起事件会不会是一个缩影,很值得关注。

民办学校通常依赖学费、捐赠和社会资本来维持运营,对经济环境冷暖的反应非常敏感,处理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不足,一旦招生不足、学费收入下降或资金链管理不善,学校可能就无法正常运行。到时不只是教职工被拖欠工资,学生正常的受教育权都会得不到保障。

要避免类似事件,有赖于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提高风险意识,用制度来保障教师群体的利益。

早有专家提出,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要加强财务监管,要求学校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同时,还应定期对学校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联合相关部门建立民办学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及时发现和评估学校的经营风险。对于存在风险隐患的学校,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指导,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

而从现实来看,别说做好风险预期管理了,有些基层教育部门连最基本的学费账户监管工作都没做好,不是 “干预作用有限”,而是没想过要精细化干预。

教育部多次强调,教师工资拖欠不得,教师待遇马虎不得。不管是哪种办学性质,教育部门都应该加强日常监管,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教师工资发放到位。不能因为对方是民办机构就置身事外,让教师成了牺牲品。

标签: 机构 学费 风险 专用 房地产 干预 教职

上一篇:焦点热门:购买保险前需要进行怎样的市场调研?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