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食物是“祛湿高手”,隔三差五吃一次,湿气全跑光!
谷雨,雨生百物,今天已经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了。
(资料图片)
这段时间,明显感觉到不仅天气越来越闷热,而且越来越潮湿,感觉人从里到外都黏糊糊的。
01
谷雨时节湿气大
专家介绍,谷雨时节湿气大,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中医讲“脾主水液代谢”,脾虚弱了就会导致水液代谢异常,形成湿邪。
外湿、内湿相互影响,就容易导致一系列的不适,比如早上起床后全身乏力、容易浮肿、身体困重、大便粘马桶等等。而且有高血糖、高血脂等基础病的人,更容易受湿邪侵袭。
可以先从舌象来判断下您的脾湿是否严重?
• 正常人的舌象是呈淡红色的,带有薄白苔。
• 如果是轻度脾湿:苔薄腻,但还能看到原本舌头的颜色。
• 如果是重度脾湿:苔黄厚腻,看不到原本舌苔的颜色。
如果您是属于有湿气的人,可以先试试食物中的三个“祛湿高手”!
02
祛湿三宝
薏米、茯苓、白扁豆
①薏米
说到祛湿,首当其冲的就是薏米,它是一种粗杂粮,不仅有祛湿、利水的功效,适量食用还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别录》记载到,薏米可以“利肠胃,消水肿”,直接用生薏米煮水喝,或者把薏米磨成粉泡水,都可以达到清热利水的效果。
但生薏米偏寒,脾虚的人可以换成偏温和的炒薏米。
炒薏米的做法 : 薏米洗净晾干后,放入锅中不停小火翻炒,炒制大约半个小时,变成金黄色即可。
②茯苓
俗话说,“一两茯苓一两金”,茯苓不仅可以健脾利湿,还具有安神宁心、美容养颜的功效。
在祛湿方面,它既能利水渗湿以治“标”,还能健脾以治“本”,而且它性质平和,脾虚的人也可以用。
薏米和茯苓可以搭配在一起,做一碗健脾祛湿浆。
食材:生薏米、茯苓、赤小豆、薄荷或紫苏叶。
做法:将薏米、茯苓、赤小豆提前浸泡一夜,然后直接放入豆浆机打成豆浆,再将薄荷或紫苏叶切碎撒在豆浆上即可。
③白扁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赵海滨副院长介绍,白扁豆有“祛湿第一豆”之称,主要归脾经,具有健脾化湿的功效。
《本草纲目》也记载到,“白扁豆性温平,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
但是咱们平时吃的豆角里的白扁豆祛湿的功效比较弱,可以买药用的干制的白扁豆,它的祛湿功效更强。
另外,也要少吃一些生湿的食物,比如甜食、油腻的食物、生冷的食物等等。
03
祛湿开关
水分穴、阴陵泉穴
除了饮食上的调理,还可以在家通过按摩穴位来祛除湿气。
①水分穴
水分穴位于肚脐上方大约一个拇指宽度的位置,通过按摩可以起到通调水道的作用。
四指并拢放在肚脐上方,用振颤的方式按摩,坚持30~60秒。
②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迎面骨内侧,从下往上推,拐弯的下面凹陷处就是,可以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
可以从三阴交(足内踝尖上3寸)沿着小腿内侧一直点揉到阴陵泉穴,每天10~20次。
标签: